Wednesday 17 December 2008

很长但非常精彩的一篇市场分析

百年海嘯驚駭洗牌(3)‧銀行涉足過大風險‧監管不力引爆金融危機 摘自:星洲日报

“全球在過去27年來經歷逾124項不同的銀行危機,構成危機的因素不盡相同,但最甚的是信心的喪失與資產價值直墜低谷。”-潔蒂

由次貸危機、信貸緊縮,演化至全球金融風暴迄今一兩個月,已由金融業蔓延至實質經濟,造成各國各領域衰退,更令金融業者首先面臨失業窘境,擴大至實體經濟後,料更多人飯碗不保。

截至11月26日,根據《彭博社》統計,美國總共已動用約8.5兆美元(1兆相等1萬億)緩解信貸緊縮,其中3.17兆美元已用。這包括注資200億美元拯救有2兆美元資產、2億個客戶、35萬名員工的花旗集團,另提供3060億美元的擔保。花旗“巨無霸”牽一發而動全身,美國政府被迫相救。上述救市款額約等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半。

歐盟委員會11月25日宣佈一個20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方案,以通過刺激消費和減稅來阻止歐洲經濟陷入衰退。這筆總救市資金中,有1700億歐元來自歐盟各成員國政府的預算,另約300億歐元來自歐盟和歐洲投資銀行的預算。

大馬國家銀行總裁丹斯里潔蒂在比較亞洲金融風暴與全球金融風暴時說,兩項風暴皆存在很多共同點,即風暴前都有很長時間的經濟成長、快速的信貸擴張與資產價格迅速增值。

“亞洲金融風暴前,銀行對企業界大舉放貸,投資活動蓬勃異常,投資率對很多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一般是超過35%。”

她指出,次貸危機同樣是始於缺乏審慎的放貸,低利率環境製造了資產上漲與泡沫化;早年的亞洲,國內信貸增長至無可持續水平,甚至達到GDP的180%,而在美國,2007年則佔GDP的接近240%。過度舉債與增加吸納風險,最終形成了產業泡沫。

在兩場風暴上,皆出現豐沛的流動性,不管是亞洲與美國皆經歷資金流進美景,當時亞洲的信貸評級良好,美國的債券產品也獲強穩評級,直至危機出現時評級才遽然轉向。

潔蒂目前已受邀加入由聯合國成立的高層次工作小組,研究全球金融體系的革新,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改革工作。

她指出,兩場危機中,人們未能體認到,在一個整合的金融體系下,從局部的系統中可能擴大,並對其他區域構成深遠衝擊!

兩場危機皆顯示,在金融領域轉型及增加風險當兒,皆缺乏能力管理增長的風險,就亞洲而言,增加的自由化並未隨同開發適當的國內金融基建,自由化後顯現的脆弱及風險不斷增長,但其管理能力未加強。

當前危機中,金融產品日新日日新,但管理風險的能力追不上步伐,過大的風險承擔,但同時卻缺乏透明與對金融交易的適當揭露。

目前債券產品的複雜與多層次結構,但監管並不隨其複雜性而加強,這導致風險被過於低估,也沒有設定所需的資本緩衝。

“曠日持久的金融風暴,造成金融市場流動性低,進而有瓦解金融市場功能的兇險。倘若這持續下去,將造成金融領域面臨破產壓力,也導致銀行借貸遽然撤回。信貸緊縮的擴大,對經濟構成毀滅性的衝擊。”

在亞洲危機而言,則是資產市場價格的迅速調整,這在一年內就見到。亞洲脆弱與資金外流的環境中,減息的潛能不大,政策的專注點是放在恢復銀行體系與中介程序,亞洲金融危機所用策略獲得正面效果,因此在12個月至18個月,便重返成長正軌。

瑞銀全球經濟學家保羅則認為,全球金融海嘯問題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導因:

●銀行承擔過大風險,借貸予不宜借貸者;
●借貸者借貸的錢,是他們負擔不起的;
●監管者在檢測銀行上失職;
●媒體與股東批評銀行不願承擔借貸風險,並唆使和鼓勵銀行承擔風險。

這4個因素同時交匯衝擊,才引爆了這場危機,缺一因素便可避免此危機。倘若監管者介入干預,過度借貸的問題並不會發生。

美國“銀彈”救市

美國次貸對象是經濟較差的藍領階級,所以劇烈利率變動原意要刺激經濟,卻對藍領階級形成陷阱效果,拿到貸款買下自己原本買不起的房屋,而埋下禍因。次級房屋信貸危機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衍生信用緊縮問題,2007年夏季遂引發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蕩、恐慌和危機。

為緩解次貸風暴及信用緊縮所帶來的各種經濟問題、穩定金融市場,聯儲局幾月來大幅降低了聯邦基金利率,並打破常規為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直接貸款及其他融資渠道。美政府還批准了耗資逾15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方案,另外放寬了對房利美、房地美(簡稱“二房”,美國兩家最大的房屋抵押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融資、撥備金額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國房貸市場繼續低迷、房屋大拍賣大幅增加、金融市場動蕩的情況下,美國政府於2008年9 月宣佈以高達2000億美元的可能代價,接管了瀕臨破產的“二房”,另以850億美元貸款為代價接管了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同時提出了以政府的7000億美元出面收購、處置金融機構壞賬的計劃。

這之後,美國、歐洲所砸款項皆是大手筆,美國更於最近砸8000億美元救市,美用來紓困房貸和消費金融市場。該巨款中,1000億用來收購二房相關債券,5000億用來收購房貸相關證、債券,2000億則是用來紓困消費信貸,其中包括學生貸款和車貸,另外美國政府也將從現有的7000億紓困方案中,提撥200億美元作為聯儲局為這8000億美元融資計劃作信用保護。(參考整個演化過程請參考演進表)

危機爆發原因掃描

要明白次貸、信貸緊縮與金融海嘯非常令人“頭大”,《大紀元》轉載至互聯網論壇“5分鐘讓你明白金融危機爆發原因”,或者能讓你更易理出頭緒來:

一、槓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至30倍槓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槓桿就是900億。

也就是說,這家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

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CDS合約
由於槓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宜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槓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

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槓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000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淨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 1%。如果做100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覆的炒,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炒到62兆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彷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

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至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應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A開始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 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

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 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槓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準備倒閉。

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遊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兆。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就有6兆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就要賠出20兆。

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甚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百年驚駭金融海嘯事件演進表(一)
以下為過去兩年的演進進程,踏入10月至12月後,愈演愈烈而成金融海嘯,事件多而複雜,因此省略:

2007年1月:
●匯豐控股首次額外增加在美國次級房屋信貸的準備金額,並發出可能大幅增加撥備的警告。

3月:
●匯豐控股宣佈業績,並額外增加在美國次貸的準備金額達70億美元,合共105.73億美元,升幅達33.6%;消息一出,令當日股市大跌。

4月2日:
●美國第2大次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7月27日:
●環球股市首度因美國次級貸問題而出現大跌市。

7月底至8月初:
●全球股市因為美國次貸的危機而大幅波動,全部股票市場下跌。近年來聯儲局連續17次升息,聯邦基金利率從1%升到5.25%。
●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
●受此影響,很多次貸市場的借款人都無法按期償還借款,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於是普通居民的信用降低,與房地產貸款有關債券的評估價格下跌。一旦抵押資產價值縮水,危機就會產生,而且會波及整個鏈帶。

8月1日:
●澳洲麥格理集團旗下兩隻對衝基金,因美次貸問題而虧損逾50%;同日股市大跌。

8月2日:
●法國巴黎銀行旗下對衝基金因美國次貸問題而虧損

8月4日:
●中國銀行宣佈增加在美國次貸的撥備金額,令市場知道不單只是匯豐出現問題,而是全球整個銀行業的問題。

8月6日:
●全球股市第3度因美國次貸問題而大跌市。

8月6日至11日:
●歐洲中行、日本銀行、澳洲儲備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拿大中行等國先後為美國的次貸上增加撥備金額來注資,分別為1158億歐元、1兆日圓、49.5億澳元、590億美元以及31.5億加元。

8月10日:
●全球股市第4度因美國次貸問題而大跌市。

8月15日:
●全球股市第5度因美國貸問題以及日圓拆倉的消息影響而大跌市,拖累環球股市和貨幣。

8月16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在眾多利淡消息籠罩下,金融市場繼續出現恐慌性拋售。
●全球股市第6度因美國次貸問題,以及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的消息影響而出現連續第2日大跌市;環球股市全線受挫,其中韓國首爾綜指下跌達8.8%;香港恆生指數在當日一度急瀉940點,跌至5個月以來的低位,令在7月的歷史最高點在一個月內跌了約3,000點,跌了約12%。
●基金業人士也擔心,若基金贖回潮持續,會加劇金融市場的跌勢。

8月17日:
●全球金融資產質素轉壞,加劇日圓利差交易拆倉潮,金融市場再次出現恐慌性拋售。
●亞洲股市全線下跌,其中恆生指數在中午一度急挫了1,285點,但收市前一小時內反彈約 1,000點,收市時只跌285點。日經平均指數亦大跌874點,是7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美國聯儲局在美國股票市場開市前宣佈調降低貼現率0.5%至 5.75%,消息一出令歐美股市戲劇性反彈。

8月31日:
●美國總統布什首次就如何應對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提出方案及措施。
●曾經是美國最大次貸公司的Ameriquest Mortgage將批發及服務業務賣給了花旗集團,停止了貸款營業。

9月13日:
●英國第5大信貸銀行北石(Northern Rock)因次貸風暴而影響流動資金。當日很多戶口持有人到銀行提取現金,合共提走10億英磅。英國中行英格蘭銀行向這間銀行注資,成為50年來最大救市。到了9月17日,英財相戴理德宣佈向北石提供百分百存款保證,危機才告平息。
●瑞銀(UBS)10月1日發表報告稱,受美國次貸市場危機影響,銀行虧損額超過40億瑞士法郎(30.4億美元)。

11月2日:
●正當全球市場以為美國次貸風暴可告一段落,但是全球股市出現全體暴跌的情況。

12月12日:
●多國中行聯手協作緩解次級債危機,聯儲局、歐洲中行以及加拿大、英國和瑞士的中行參與這項行動,這是自“911”事件以來全球經濟合作的最大行動。

5 comments:

mary said...

唉。。这场经济危机让很多人的计划搁置了!

海市蜃樓 said...

看到都眼冤!

潇洒走一回(少俊) said...

昏,太长了~

沈伊 said...

marytance:你没受影响吧?

海市蜃樓:是这份分析还是市场?

潇洒走一回(少俊):对啊!我竟然要分两天看.哈...没耐心嘛...

海市蜃樓 said...

當然係市场!無眼嘀。